一、术语分类体系

E组(启运合同)

  • EXW(工厂交货)
    • 卖方责任最小,仅需在工厂/仓库备妥货物
    • 不承担装货、运输及出口清关义务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货物交付买方处置时

F组(装运合同)

  • FCA(货交承运人)

    • 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
    • 交货点决定装卸责任:
      • 卖方所在地:需装货
      • 其他地点:不卸货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承运人接管货物时
  • FAS(船边交货)

    • 海运专用
    • 卖方需将货物运至装运港船边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船边交货时
  • FOB(装运港船上交货)

    • 海运专用
    • 风险以船舷为界
    • 产生5种变形条款(如FOBST明确理舱平舱费承担)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货物越过船舷时

C组(装运合同)

  • CFR(成本加运费)

    • 卖方支付主运费,风险仍在装运港转移
    • 适用于海运/内河运输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时
  • CIF(成本+保险+运费)‌
  • C&F(成本+运费)

    • 卖方需投保最低险别
    • 产生与CFR相同的4种变形条款
    • 适用于海运/内河运输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时
  • CPT(运费付至)

    • 适用于多式联运
    • 卖方支付至目的地的正常运费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承运人接管货物时
  • CIP(运费/保险费付至)

    • CPT升级版,增加运输保险责任
    • 适用于多式联运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承运人接管货物时

D组(到货合同)

  • DAF(边境交货)

    • 适用于陆运
    • 在边境指定地点完成交货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边境交货时
  • DES(目的港船上交货)

    • 海运专用
    • 卖方需承担至目的港的全部风险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目的港船上交货时
  • DEQ(目的港码头交货)

    • 海运专用
    • 卖方需承担卸货至码头的费用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码头交货时
  • DDU(未完税交货)

    • 买方承担进口关税及风险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目的地交货时
  • DDP(完税后交货)

    • 卖方承担最大责任,包括进口清关
    • 风险转移点:目的地交货时

二、关键对比特征

运输方式适用性

  • 仅海运/内河运输‌:FAS、FOB、CFR、CIF、DES、DEQ
  • 全运输方式通用‌:EXW、FCA、CPT、CIP、DAP、DDP

风险转移节点

  • E/F组‌:货物交付时转移(EXW在工厂,FCA在承运人接管,FOB在装运港船舷)
  • C组‌:运费付至目的地但风险提前转移(装运港/承运人接管时)
  • D组‌:风险持续至目的地实际交付

费用划分

  • FOB/CFR/CIF变形条款‌:仅明确装卸费分担,不影响风险划分
  • DDP术语下‌:若卖方无法取得进口许可证应改用DDU

三、实务应用建议

出口方优选

  • F组术语(如FCA)‌:可提前转移风险,减轻卖方责任

进口方优选

  • D组术语(如DDP)‌:获得全程保障,降低进口风险

集装箱运输

  • 优先采用FCA/CPT/CIP等多式联运术语‌:适应集装箱运输特点,简化流程

保险安排

  • CIF/CIP下‌:卖方仅需投保最低险别,买方可根据需要加保

四、注意事项

  • 合同明确‌:所有术语适用以Incoterms®2020版本为准,合同须明确注明版本年份
  • 风险与费用分离‌:风险转移与费用承担可能不同,需仔细区分
  • 术语变形‌:变形条款仅明确费用分担,不影响风险划分
  • 进口许可‌:DDP术语下若卖方无法取得进口许可证,应改用DDU或其他合适术语

通过以上梳理,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、特征及实务应用,为国际贸易实践提供有力支持。